在美國匹茲堡有家建築公司打算設計一家預算達五億美金的兒童醫院,聘請Zaltman教授幫他們研究使用者的需求。結果他們訪談了病人、父母、員工,發現「轉變」是一項共同的隱喻。而且不只是病痛痊癒的生理轉變,心理上、情緒上的轉變,也是同等重要的經驗。
在行銷上,轉變也是經常被運用的一項訴求,廠商喚起消費者超越於現況的需求,不斷地告訴消費者,使用我的產品你就會是不一樣的人、有段不一樣的關係、創造不一樣的人生等等。
生理、社交關係、心理的轉變,也可以是相互影響的結果。整型手術就是一種透過改造身體來改變心理,甚至社交關係的新興服務。談論心靈修為的書則是告訴你,要從心改造,你的世界將會有所不同。受教育也可以讓人的氣質、思維產生變化,當然多了一張文憑,自信心恐怕也增加不少。
生活中的各種體驗都經歷過不同的轉變。心態上的轉變尤其重要,有人覺得購物帶來心情的放鬆;有些人覺得觀賞戲劇可以讓我們跳脫自身的現況,以不同的觀點看待週遭的事物。
記得去年的文章,有寫到Gilmore and Pine所提出的理論,體驗經濟到最後的階段就是要幫助人們創造轉變。只是,人們不知道自己意識到了沒有?
參考資料:Zaltman, Gerald and Lindsay H. Zaltman (2008), Marketing Metaphoria: What Deep Metaphors Reveal About the Minds of Consumer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