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旅遊的主動和涉入

在探討旅遊消費的時候,旅遊品質、體驗固然重要,我覺得還有兩件事情是一樣重要的:
  • 旅遊目的是甚麼?
  • 同遊者是誰?
旅遊目的和同遊者是相互影響的,譬如蜜月旅行、員工旅遊或家族旅遊,從字面上就可以很清楚地定義上述兩種因素。不過再細一點思考,恐怕還有探討的空間,因為每位同遊者的目的和興趣還是會有所差異的,如此就可能會影響到旅遊品質。

根據Voase (2002)的文章,學者們對於消費者有一種區分方式,稱之為主動(acive)和被動(passive)消費者。其差別在於:
  • 主動消費者=有思想的(thoughtful)=學習(learning)
  • 被動消費者=不動腦筋的(unthoughtful)=樂趣(fun)

這種區分方式和一些學者的看法不太相同,在體驗行銷的文章,多半用主動來描述消費者行為上的參與和活動,而被動的消費者則反之。

如此說來,Voase的論點和消費者行為所談涉入程度(involvement)非常相似。

至於運用在旅遊方面,以個別旅客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對不同景點的諸多內容,各有不同主動或涉入程度。比如說到國家森林公園旅遊,大人可能沉浸在自然景觀的觀賞,小孩子可能東跑西跳,到處捉蟲子;大人較關注有哪些地方名產,小孩可能較注意哪裡好玩。

這過程都是學習,也有樂趣,不能說誰比誰不動腦筋。

參考文獻:Voase, Richard (2002), "Rediscovering the Imagination: Investigating Active and Passive Visitor Exper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4 (5), 391-99.

Friday, December 26, 2008

不知哪來的malware

最近這兩個星期來,所使用的幾台電腦遭受惡意軟體(malware)所侵擾,使得許多事情都延宕下來。

這才驚覺,原來自己已經被電腦所制約了。


當然... 這也可能是一個偷懶的藉口。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八卦融入教學法

資訊融入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機構努力在推行的教育方式。以前我有一位學生,是小學老師,他的論文就是探討運用資訊工具(動畫、ppt、網路)在國語課程教學上的成效,結果發現對學生學習確實有較好的效果。

至於「八卦融入教學法」,是我發明的名稱。怎麼做還不知道。

這個名詞的由來,是前幾天和幾位學生聊天時所想到的,主要是因為發現她們對上課時所發生的笑話、八卦, 印象極為鮮明,談起來栩栩如生;至於對於課程內容則是...不甚了了。

這對於擔任老師的我是一大打擊。怎麼樣讓同學在學習的過程,能夠像在聊八卦一樣那麼充滿熱忱、興奮、精神抖擻,這樣的話學習效果一定很讚。

因此八卦融入教學法還要請各位教教我怎麼做!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信號訂價法

價格是一種訊號。

對於不熟悉的商品,通常我們會仰賴價格告訴我們的訊息,解讀出對產品的一些想法。

有一種訂價法就叫做信號訂價法(signal pricing)。這種方法就是讓顧客從價格(通常是高價)來判斷該產品的品質。

我覺得這種方法最適用在高信任商品/服務(credence goods)。所謂高信任產品,指的是一些產品或服務,消費者即使消費後仍難以辨別其品質高低。

你是不是覺淂這世上哪有這種商品?

確實有。舉例而言,命理服務和保健食品就是非常典型的兩類產品。

命理師的論斷、保健食品的保健效果,恐怕是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所以提供這樣產品的價格,如果太便宜的話,你根本不會相信它有效。

Friday, December 5, 2008

西洋姓名學

不曉得為什麼管理學院的教授會作姓名學方面的研究。

當然,學術上不會用姓名學這個名詞,在心理學自有一個名詞叫姓名-字母效果(name-letter effect)。比如說,名字叫Bill的人,比較可能買Buick的車,搬到Boston市;Jack則比較喜歡買Jaguar的車,住在Jacksonville,老婆叫Jackie。(...我想到Jay和Jolin?!!)

這些都是有統計根據的,推論是說姓名對人們產生了暗示作用。

兩位管理學院教授Nelson(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Simmons(耶魯大學)在去年(2007)發表了一篇文章,有非常好玩的發現:
  1. 根據美國職棒大聯盟1913-2006年的選手成績資料,姓或名的開頭字母是K的選手,被三振比例(18.8%)比其他選手(17.2%)還高,這是因為在棒球三振(strikeout)的簡稱就是K。而且姓跟名同時都是K開頭的選手,三振比例更高!
  2. 美國學校的成績多以A, B, C, D等級來評定學生學術表現。他們找了一所大型私立大學1990-2004年MBA學生的成績(GPA),發現姓或名的開頭字母是A或B的同學,成績明顯比字頭是C和D的同學高。而且跟其他非ABCD的同學做比較,主要是因為C和D的同學的GPA平均數表現較差,而非A和B同學表現較好。
  3. 學術成績受到姓名影響,會不會也受到當事者喜不喜歡自己的名字有關?答案是會的。那些比較喜歡自己姓名的C/D同學,學術表現明顯比A/B差;但是不喜歡自己姓名的同學,反而C/D比A/B表現好。很神奇吧!
  4. 姓名如果對成績有影響,那麼對所就讀的研究所會不會也有影響?他們再針對美國各大法學院進行學生姓名字母的分析,果然發現,排名較高的學校A/B字母開頭的學生比例較高,而排名低的學校,則相對的C/D姓名的學生比例較高。
所以,如果你的英文名字是Cindy, Christian, David, Danny, Daisy...等CD開頭的名字,要不要考慮改個名字?或者不要太喜歡它?

如果你打棒球,而名字上有個K字頭。建議你當投手比較好!

我想起以前看過一則笑話,吳淑芬和施淑芬總是羨慕陸淑芬、戚淑芬,因為前兩位女生一直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還是...  不及格


資料來源:Nelson, Leif D.  and Joseph P. Simmons (2007), "Moniker Maladies: When Names Sabotage Succ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8 (12), 1106-1112.

Wednesday, December 3, 2008

幾何圖形排列與選擇

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經常會受到情境因素所影響。例如是公眾場合或者是私密場所的消費選擇、產品的標示方式(25%肥肉vs.75%瘦肉),或是價格的呈現方式(買四送一vs.八折優惠)等。這些環境因素都是消費者可以意識到的,並進而影響其判斷,無論此影響是透過消費者的捷思(heuristics)、自動化處理(automational processes)、或是深思熟慮(elaboration)下的結果。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促發(priming),經常被應用在消費者行為的實驗研究設計上。有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在超市內播放德國或法國音樂,會影響消費者購買德國酒和法國酒的比例。這是因為強烈的國家音樂曲風,促發了消費者對於該國的聯想,因而增加了購買該國葡萄酒的機會。

許多產品的包裝、賣場的店內擺設和POP,都是在促發消費者對於記憶中某些概念(例如環保)、產品屬性(例如健康)的連結,使這些概念和屬性更為突顯(salient),進而影響其商品選擇。

Maimaran和Wheeler (2008)所做的研究更有趣,她們研究消費者(大學生)在選擇產品時,會不會因為先前看到的形狀排列不同,而影響其商品選擇的多樣性(variety seeking)和獨特性(uniqueness seeking)。

她們分別做了五種實驗,簡單地說,用下列不同的圖形排列方式來促發消費者的選擇。
  1. OOOOOOO
  2. OOXOOOO
  3. ΔOOXOΔX
結果發現,相較於看到第1種圖形排列方式的受測者,看第2種圖形的人比較會選擇獨特性的商品(實驗中一例為:有五個Kisses巧克力供受測者選擇,四個是銀色包裝,一顆是綠色;若選擇綠色則表示受測者偏好選獨特性商品);而看第3種圖形排列方式的人比較會選擇多樣性的商品組合(在一盆有四種口味/品牌的巧克力當中選擇三種完全不同巧克力)。

真是太神奇了!原來毫無意義的幾何圖形排列,也會在人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影響選擇。


參考資料:
  1. North, Adrian C., David J. Hargreaves, and Jennifer McKendrick (1997), “In-Store Music Affects Product Choice,” Nature, 390 (6656), 132.
  2. Maimaran, Michal and S. Christian Wheeler (2008), "Circles, Squares, and Choice: The Effect of Shape Arrays on Uniqueness and Variety Seek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 XLV (December), 731–740.

Monday, December 1, 2008

價格彈性的考古題

在經濟學有一個名詞叫需求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它的意思是指某項商品,當價格變動時,市場需求量變動的大小。有些商品價格彈性大,廠商如果漲價,顧客就不買了;反之,有些商品價格彈性小,像是一些日常必需品,廠商漲價消費者也沒輒,所以需求量變動的幅度較小。

我有個考古題是這麼問的:衛生紙是生活必需品,為什麼當某個牌子漲價,它的銷售量會大跌?經濟理論不是告訴我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彈性是小的嗎?怎麼會有不同結論呢?

當然,理論應該是對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彈性通常比較小;而且這麼多家衛生紙廠牌,如果只有一家漲價,它的銷售量當然會降低不少。

問題在於價格彈性所指的需求是市場整體的需求,也就是所有衛生紙類的總需求,而非個別品牌的需求。個別品牌的需求跟市場競爭比較有關係。

你答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