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2, 2008

舞台的真實性

在觀賞舞台劇、魔術表演的時候,觀眾們明明知道台上的人物、劇情、表演都是假的,但是又希望這些表演看起來是很真實的,感覺假假的會很生氣。為什麼?

原來,對於舞台上的知覺真實性(perceived authenticity)僅只是一個基本的要求。觀賞表演更重要的,恐怕是表演所帶給觀眾的驚奇、喜悅、恐懼或悲嘆等心理層面的感動。這些導引觀眾情緒的喚起(arousal),是表演者、編劇、導演等舞台或表演工作者花費極大的心力所欲達成的境界,也是觀眾們花錢觀賞表演所希望在心靈上獲得的共鳴。

以往,為了要呈現舞台真實性,劇場的前台和後台總是區分得非常清楚,透過布幕的遮蔽,後台的佈置道具、工作人員被隱密起來,使得觀眾能專心融入在前台的表演,讓劇場的表演更為真實。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舞台、觀眾、劇團的角色定義得非常清楚,有助於觀眾專心看戲,劇團認真演戲,如此皆大歡喜。就像去別人家作客,主人極力友善招待,我們做好客人的角色,不去過問主人如何張羅各項餐點與款待,更不會擅自跑到廚房以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然而,如此前後台明確區分的舞台場景,似乎逐漸被打破了。例如:
  • 成龍的電影開始把片場花絮在片尾呈現在觀眾面前。

  • 前幾年美國有一個魔術節目專門介紹經典魔術手法。

  • 星光大道節目,將參賽歌手在後台或演練的場景也搬到螢幕前。

  • 麵包店或餐廳將原本後場師傅們的工作區,搬到店面櫥窗供消費者觀賞。

  • 觀光農場讓旅客親自參與農事,做DIY體驗。
破除了長久被掩飾的後台(或後場),讓觀眾或消費者能夠更真實地去體驗和感受表演者原始的面貌,似乎創造了更深一層的真實感。就如同前面舉例作客的場景,大概只發生在主客之間還不夠熟識的情況下吧!如果主客雙方已取得相當的友誼與信任,客人幫忙張羅、端盤、洗碗也非罕見的事。

曾經有人說,所有的行業都可以當娛樂業來行銷。每家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舞台。不要讓消費者只是在台下看戲的觀眾而已,如果能讓顧客能夠參與前後台的場景,他們會感受到廠商的真誠,以及每位演員在幕前幕後的努力,這樣的真實感受將會是無價之寶。

No comments: